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国家在行动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有3.4亿人,约3000万人深受心理障碍困扰。其中,初中生的抑郁检出率为30%,而高中的抑郁筛查率接近40%《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将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国民心理健康水平。这些数字不禁令人发问,花季的他们,到底怎么了?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去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呢?
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国家高度重视
近年来,国家在积极行动。针对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之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的实施,2019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重点提出要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从完善评估干预机制至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等各环节,联动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多方力量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质发展。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多维度心理健康水平和素养的反映,维护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此次《通知》再次强调面向青少年心理危机,做好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等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心理健康评测工作
1. 积极借助专业工具和手段,加快研制更符合中国学生特点的心理测评量表,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健全筛查预警机制,及早实施精准干预。
2. 高校每年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测评,注重对测评结果的科学分析和合理应用,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3.除去高校,中小学也需要在每年开展至少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推动建立心理成长档案。
县级教育部门要设立或依托相关专业机构,牵头负责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运用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推动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长档案。

在加强过程管理的模块,国家强调借助工具以测量、筛查、分析学生心理状态。
家庭、学校、社会及机构共同努力,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处置能力
1.大力构建家校协同干预机制
对于入学时就确定有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的学生,学校组织校内外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研判,及时将干预方案告知家长,与家长共同商定任务分工。学生出现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倾向等严重心理危机时,学校及时协助家长送医诊治。
2. 积极争取专业机构协作支持
持续强化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协同合作。县级教育部门要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的协同联动,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的支持协作机制,为所在区域中小学提供医疗帮助。
3. 妥善做好学生突发事件善后工作
加快提升学校应急处置能力。学生因心理问题在校发生意外事件后,学校要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第一时间联系学生家长,并在当地教育、公安等部门指导下核实情况、及时处理。针对可能的社会关注,学校要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回应,对在网上进行恶意炒作者,争取网信、公安等部门支持,合力做好工作。
加强心理辅导服务及在校心理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1. 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同时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
2. 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
学校应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早期心理创伤、家庭重大变故、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积极寻求学生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的有效支持。在家长学校、社区家长课堂中将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知识列为必修内容,防止因家庭矛盾或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心理问题。充分利用媒介平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
3. 加强心理咨询辅导服务
县级教育部门要建立区域性的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咨询辅导服务,定期面向所在区域中小学提供业务指导、技能培训。
4. 保障专业人员的配备与技能培训
加强人员配置,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级教研机构要配备心理教研员。中小学要在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各类培训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予以重点安排。
全国多地全力响应《通知》
通过此次《通知》,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以及联合社会、学校、家庭及专业机构共同发力心理教育的决心——健全的教育系统及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各级学校机构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任务。近年来,多地政府及学校在积极响应并推进心理健康工作的展开。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为贯彻《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要求,包括做好学生健康心理评测,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及积极推广12355青少年心理热线等举措。
长春市卫健委便联合长春市委政法委及长春市委等多部门联合下发了《长春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已基本形成全市教育教学,预防干预,咨询服务及实践活动四位一体的心理教育工作格局。
陕西团省委权益部联合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举办了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干预“绿色通道”启动仪式暨座谈会。座谈会集中探讨了青少年心理问题,强调青少年心理问题应当被及时发现、评估、干预、治疗的重要性。“绿色通道”系统将会被运用到陕西省内的多所中小学,它以一体化的方式推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为贯彻《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也进一步提出了落实要求,包括开展新生心理健康评测及心理档案的建立,开设课程及加大知识宣传力度等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