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资讯 NEWS

首页 广雅资讯 资讯详情

时间:2024-06-18 来源:心灵广雅

为何高考过后,很多父母成了“失信人”?

2024年的高考已经结束。很多父母为了激励孩子好好学习,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会在孩子进入高三时许下诺言,答应孩子在高考结束之后,允许他们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或者是给孩子一些物质上的奖励。

有一部分父母会在高考结束之后,兑现自己的诺言,让孩子去旅游,给孩子换手机、电脑,带孩子去看演唱会……还有一部分父母会选择“遗忘”自己曾经对孩子的许诺。

在孩子要求父母遵守诺言的时候,不是预算大打折扣,就是要求“等成绩出来再看”,甚至是告诉孩子之前的承诺都不作数了,让孩子大呼“受到了欺骗”。

image.png

“小孩子不记事儿,闹两天也就忘了”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很多父母觉得答应孩子的承诺,即使没有实现也没有关系,反正孩子还小,过两天就忘记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最不满意父母的行为中,有43.6%的孩子选择了“父母说话不算话”这个选项,在十二种行为中位居第一。

可见当父母没有遵守诺言的时候,孩子并不会遗忘,只是选择了沉默。因为如果问父母为什么说话不算话,等来的不是父母的道歉,而是指责:“真记仇”“你吃我的、穿我的、用我的,我是欠你的吗?”

大人们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当时的随口一说会让孩子这么在意。但对于孩子来说,欺骗是极大的人格侮辱,更何况是来自父母的欺骗。

在孩子心中,父母是自己了解外界秩序的重要媒介,是建立稳定自我的根源。当孩子发现父母可以说话不算数时,他们内心的秩序会轰然倒塌:连父母都会欺骗我,那我还能相信谁?这种恐慌会让孩子出现自我怀疑和不安情绪。

image.png

“学习又不是为了父母,凭什么考完试要父母买这买那”

有时候一些承诺其实不是父母主动提起来的,而是孩子先问父母,如果这次自己考好了,能带他去看演唱会/比赛/旅游吗。

部分父母可能因为担心拒绝孩子或许会导致孩子敷衍应对考试,而暂时妥协,答应孩子的要求。孩子在完成目标之后,要求父母兑现承诺时,父母又会粗暴地告诉孩子“你学习又不是为了我”,拒绝兑现承诺。

学生学习是为了充足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以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孩子遭到拒绝而不认真读书,是由于形成了通过物质奖励来增加自己对于学习的内驱力的行为依赖而导致的。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父母经常用物质奖励孩子认真读书下,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兴趣,就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image.png

“满足你的愿望,不是因为好成绩,而是因为我们爱你。”

父母面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如果认为孩子提出的要求是比较合理的,自己可以兑现,比如某一样东西比较旧了,想要换个新的,或者是想要出去旅游散散心。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愿望在考完试之后会得到实现,不过不是因为他考了个好成绩,而是因为父母爱他,所以会满足他的愿望,希望他过得开心、幸福。

当父母认为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或者自己并不能兑现,可以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直接拒绝孩子,不要给孩子不必要的期待。要是担心拒绝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父母可以说明自己拒绝的原因,让孩子知道被拒绝是因为自己的要求不合理、价值过高,或者是不划算等,而不是因为父母不在乎、不爱、不关心自己。

image.png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大人与孩子是平等的关系。大人之间都要遵守约定,那么对孩子也必须遵守,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因为对方是个孩子而轻易爽约。作为父母,不要轻易和孩子许诺,但是一旦许诺,也请尽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