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资讯 NEWS

首页 广雅资讯 资讯详情

时间:2025-07-09 来源:心灵广雅

高考后的心理危机与守护

近日,多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当无数家庭沉浸在喜悦或失落中时,个别考生因成绩未达预期,选择以极端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些悲剧犹如一记警钟,提醒我们,高考放榜季,也恰恰是考生心理最脆弱的“高危期”。

 

1.为什么孩子会情绪崩溃

首先是来自心理上的巨大的落差感。如果孩子寒窗苦读的付出与最终结果不成正比,强烈的失望与自我怀疑就会瞬间袭来,从而压垮孩子。

其次,是对未来失控的焦虑。高考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决定着孩子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如果考试失利,那么面对模糊的未来路径,对前途的迷茫与恐惧也会令孩子感到窒息。而且,部分家长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没有好分数=人生彻底失败”,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如果考试失利,孩子也很容易走极端。

再者,沉重的羞耻感也会压垮孩子的心理防线。孩子可能会因为担心辜负父母师长期待,害怕面对邻居的询问、同伴的目光,而产生强烈的羞耻与自责。在这种羞耻与自责的心理压力下,如果无法及时排解,孩子也极容易选择通过自我毁灭来消除这种心理压力。

 

2.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家长能做什么?

1)承认痛苦,允许释放

当发现孩子的情绪出现变动,父母们首先要看到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发泄,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不批判的环境。抱一抱孩子,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失望/害怕,这很正常。想哭就哭出来吧,爸妈陪着你。”

此外,也可以利用以下即时减压技巧来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深呼吸练习:吸气4秒,屏息7秒,缓慢呼气8秒,重复数次,快速平复剧烈情绪。

·感官着陆法:环顾四周,说出看到的5样东西;触摸4种不同材质的物品;听3种声音;辨识2种气味;感受1种身体触感。将注意力从纷乱思绪拉回当下。

·适度运动:快走、跑步、打球等,释放内啡肽,缓解焦虑。

 

2)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家长的态度与行为对考生心理影响重大。家长要先调整期望值,处理好失望情绪,避免给孩子传递压力,让孩子明白自身价值远不止分数,父母爱他只因为他是你们的孩子。

沟通时要积极倾听,不批评指责,不用“早知道”“别人家孩子”等话语,多以开放式提问了解孩子想法,给予无条件支持。

同时,减少亲戚带比较性的过度关切,可通过轻松家庭活动帮孩子转移注意力。还要留意孩子是否有异常信号,出现则及时介入并寻求专业帮助。

 

3)理性规划接下来的安排

父母与孩子需要明确,没有“最好”的路,只有“最适合”的路。可以多方搜集信息,向信任的师长、前辈请教等,作出最适合孩子的选择

如果孩子想升学,可以根据成绩提前了解专业、学校与城市;如果面临调剂,需要共同探究调剂选项,发掘孩子潜在兴趣与发展可能。对于专科或职业院校,要正视其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与就业前景,现在许多领域技术人才缺口也很大,孩子的机会也很多。

如果选择复读,需明确是有提升潜力还是只是因为不甘心,提前梳理学习短板与改进空间,同时评估孩子的抗压能力及心理状态,结合家庭经济、政策风险等综合考量,且需备好其他升学备选方案。

此外,还可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走“技能成才”路,或者依个人特质选择入伍、创业等方向。

 

4)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绝望,且严重影响饮食、睡眠、人际交往;或有强烈自杀念头、自我伤害行为;长时间自我封闭、拒绝沟通;以及反复身体不适(如头痛、胃痛、心慌)却查无生理病因,这些都是心理亮红灯的信号,需及时专业干预。可以联系学校心理老师、前往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找可靠心理咨询机构,或拨打援助热线寻求帮助。

 

3.如果父母是压力源,孩子该如何“自救”?

1)看清父母焦虑的来源

家长的焦虑和过激反应,往往来自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对社会评价的担忧、或将没有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当听到“你对得起我们吗?”“考成这样太丢人了”这类话时,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他们的焦虑,决定不了我的个人价值。”这是建立心理防线的基石。


(2)建立心理缓冲带

当家庭氛围窒息,物理隔离是有效手段。如果预感冲突即将爆发,可以告诉父母,自己需要一个人待一会,整理思绪,过会再谈。随即离开现场,去房间(反锁更好)、散步或去图书馆、公园。也可以每天抽时间离开高压环境,即使是在楼下坐坐,也能让紧绷的神经得到喘息。

如果暂时无法离开,可戴耳机放舒缓白噪音或纯音乐屏蔽指责。极度焦虑时,也可以握冰袋借低温镇静,或手放胸口,按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的节奏深呼吸,帮助身体从应激状态恢复。


3)尝试沟通

可以尝试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和父母沟通 理解他们的担忧:“我知道你们怕我将来吃苦(共情),我也在认真思考出路(立场)。” 接着提供具体信息:“我查过XX方向的发展前景其实很好(事实),请给我几天时间把各种选择和计划整理清楚(争取主动权)。” 多用“我感到…”“我需要…”这样的句子表达感受和需求。


4)向外求助

如果与父母实在无法沟通,可以主动联系你信任的老师、开明的亲友,坦承困境:“我和爸妈在志愿选择上冲突很大,压力很大,能否请您给些建议或帮忙沟通?”如果情绪持续低落甚至出现伤害自己的想法,务必立即寻求专业帮助,拨打心理热线或联系学校心理老师。

 

所谓成长,并非永不跌倒,而是跌倒后依然选择仰望星空的力量。高考考场外,有万千条道路等待孩子的足迹;成绩单之下,蕴藏着孩子未被丈量的无限可能。生命永远不会因一次考试而黯淡,正如朝阳从不因昨日的风雨而失约。此刻的迷茫终将过去,而孩子值得拥有比想象中更辽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