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资讯 NEWS

首页 广雅资讯 资讯详情

时间:2024-01-12 来源:心灵广雅

带利息的爱,养出“不会爱的小孩”

父母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心理学与教育学中一直提倡的事,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原生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很多父母很难做到这一点。


亲子之间有爱,但不多”的相处模式

虽然很多父母可能花大把的钱送孩子去补习班,早上六点起来给孩子做早饭,也告诉自己的孩子“我也不图你以后能有多大出息,回报我们什么”,但是当孩子成绩下降、有了一个带锁的日记本的时候,发出那句质问“考成这样怎么好意思吃饭/对得起我的辛苦付出”“你是我的孩子,有什么是我不能看的”。

要说完全没有爱,也并不是,毕竟父母的辛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只是这种爱并不是无条件的爱。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中携带了太多的条件和期待,一边说着“不求回报”,一边又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听话、懂事、不能吃太多零食、不能成绩不好、不能有带锁的日记本、也不能有带锁的房门,这才是值得被爱的孩子。如果孩子没有满足他们的期待,那么就意味着孩子辜负了家长对他的爱。

 

孩子身上被破坏的“爱的体验”

孩子小时候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学会怎样感受爱、怎样表达爱,他在与别人的相处中往往也会采用同样的方式。如果孩子在与父母的依恋中获得的都是“带有条件的爱”,那么就会导致孩子形成以下两种思维。

一种是只有自己值得被爱,才会获得爱。这种孩子在向别人付出自己的爱,会格外期待对方给予自己相同的回应,如果没有得到回应的时候,往往会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哪里不好,所以才会不值得被爱。

另一种是“得到爱”=“回报爱”,如果自己得到了对方的爱就一定要给予相同的回应,否则就是“辜负了对方”。这样的孩子在长大时候往往会显得“怕麻烦”,当获得了别人的爱时,往往会思考自己能给对方什么,因此往往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不被父母无条件爱的小孩,不仅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容易呈现出别扭、挣扎、反复拉扯的状态,在成年之后也往往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的父母相处,在父母对自己的伤害和付出的爱中反复拉扯和挣扎,最终不得不承认父母没有那么爱自己。

image.png


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1.先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

要想给予别人无条件的爱,首先自己要被别人无条件爱过,干涸的内心开不出养分充足的花,只能长出带刺的仙人掌。

一些父母由于受到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自己也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爱”,甚至可能因为小时候没有被满足、不允许表达、没有被接纳的情绪而存在没有愈合的创伤,导致内在的心智像个没有长大的小孩,脆弱、拧巴、渴望被关注、被看见、被关爱。家长想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要先养育自己内在的小孩。

倾听自己的内在小孩的感受,观察自己的内在小孩感受背后未被满足的期待,告诉自己的内在小孩,自己会好好照顾他,牵着他的手和他一起长大,永远不会抛弃他……

 

2.良好的夫妻关系至关重要

美国著名的脑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有一次在西雅图举办讲座时被一位父亲问道:“我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长大以后考上哈佛大学?”他果断回答说:“回家好好疼爱妻子!”

养育一个小孩,从来不是单方面努力的结果,是需要夫妻双方互相支持和配合的。如果有一方从家庭中无法获得信任、理解、支持与爱,那么也很难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因为他们有限的精力都消耗在了不良的夫妻关系上。

 

3.尊重孩子

这里的“尊重”不是指完全顺从孩子,而是自己与孩子对待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考量和选择的时候,能够和孩子沟通,说明自己为什么会给出这样的建议,同时也能够倾听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建议。

尊重孩子有和自己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选择,毕竟他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家庭的一员,而不是父母手里的提线木偶。

 

爱是家庭成员中最美好的感情,是给予、支持和理解,爱有千万种,但爱仅仅是爱,不是交换的筹码,不该与控制和期待相并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