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资讯 NEWS

首页 广雅资讯 资讯详情

时间:2024-06-07 来源:心灵广雅

科普|教育孩子时的奖励递减效应

奖励是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时,最为常用的方式之一。相关研究也表明,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一个“奖赏系统”,只有在获得相应的奖励时,才能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

在孩子独自完成作业时,父母们会选择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下一次依旧会选择独自完成作业,渐渐地孩子就会养成独自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有育儿经验的父母们其实也知道,上述情况只是理想状态。现实往往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孩子会尽可能地完成任务,期待获得父母的鼓励和表扬,而越到后面,孩子会逐渐失去耐心,直到彻底摆烂,奖励也对于孩子也不再有吸引力,这就是奖励递减效应在“从中作梗”。

 

为什么会出现奖励递减效应?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多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但为什么当表扬、肯定和鼓励过多的时候,会出现奖励递减效应呢?

一方面,是部分父母的表扬方式较为敷衍导致的。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生活等压力,在教育孩子时可能显得疲于应对。因此当孩子在完成任务“求夸奖”的时候,可能会下意识地敷衍应对。父母们以为自己隐藏得足够好,实际上孩子却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敷衍,因此奖励对于孩子来说,也就失去了原本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孩子对于奖励的需求已经达到了饱和导致的。当奖励出现的频率过高时,对于孩子来说奖励的新颖性和吸引力就会下降,这就导致奖励的作用大大降低。只有在孩子想要获得父母的肯定时,父母的表扬和奖励才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如果父母无差别地给予孩子奖励,奖励的激励作用也会随之消失。

 

奖励递减效应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最明显的就是导致孩子的动力下降。频繁的奖励会导致激励作用降低甚至是消失,完成任务后获得奖励对于孩子来说不再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因此孩子对于完成任务的动力也会随时下降

同时,也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行为依恋,孩子过于依赖通过父母的表扬来增加内驱力,不论是当奖励消失的时候,还是孩子对于奖励不再感兴趣的时候,孩子原本养好的良好习惯也会随之消失。

 

该如何避免奖励递减效应的出现?

1.在给予孩子奖励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尝试着改变奖励的形式和内容,减少单一和频繁奖励的出现,从而保证孩子对于奖励的新鲜感和奖励对于孩子的吸引力,从而达到避免奖励递减效应的出现。比如除了物质奖励外,父母可以尝试使用精神奖励,如表扬、肯定、拥抱等。

2.每个孩子的兴趣和喜好都不同,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来制定奖励内容。例如,对于喜欢画画的孩子,可以奖励他们一套画笔;对于喜欢音乐的孩子,可以送他们一张音乐会门票。这样的奖励更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3.在育儿过程中,父母可以逐步减少奖励的频率,帮助孩子摆脱对于奖励的依赖。当孩子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或掌握了某项技能时,可以适当减少奖励的次数或降低奖励的价值。这样能够帮助孩子逐渐培养内在的动机和兴趣,从而在没有奖励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为。

 

奖励在育儿过程中,是一个常见且有效的激励手段,但如何合理使用奖励则是一个需要父母格外注意的问题。在给予孩子奖励的时候,父母们要注重平衡内部动机和外部奖励,通过多样化的奖励方式和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帮助孩子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