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资讯 NEWS

首页 广雅资讯 资讯详情

时间:2024-08-21 来源:心灵广雅

真的是溺爱让孩子经不起挫折吗?

大家普遍认为我们国家的孩子经不起挫折,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父母对孩子太溺爱。事实上,溺爱未必就是孩子们抗挫折能力弱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但常常被父母们所忽视,那就是——父母们为了让孩子听话,经常采用威胁、剥夺的方法。

 

所谓“威胁”,即如果你在事情A上不听我的,那么我就剥夺你在B事情上的好处,以此强迫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否则就要接受在B上的损失作为惩罚。比如,如果你不好好吃饭,就别想去绘画班了。

本来孩子可能对画画很感兴趣,但是由于受到了父母的威胁,因此在被迫听话之后,自己可以去绘画班,看似毫无损失,孩子可能反而表现得兴致缺缺,甚至是不再对画画感兴趣,从而摆脱父母对自己的威胁和控制。

 

这样的做法导致了孩子对挫折的扩大化。长此以往,孩子最终会形成一个糟糕的心理机制:他们看到一个小问题产生,立即会担心一个很大的恶果出现,对于这个小问题非常恐惧,这就是所谓的经不起挫折。

抗挫折能力低的人一个重要特征是将挫折扩大化,即当事人会将一个挫折的恶果延伸到其他方面。于是,他们遭遇一个挫折事件后,很容易产生“天塌下来了”的感觉,从而觉得一切都糟透了。这样一来,一个挫折事件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让他因为一个挫折而否定自己。

相反,抗挫折能力高的人较少这样做,他们会将挫折的恶果控制在特定范围内。他们知道一个挫折事件只是一个挫折事件。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很典型地反映出挫折是怎么被扩大化的。

刘太太带着自己的孩子壮壮去他的小伙伴林林家做客,原本的计划是吃完午饭后,大家一起去游泳,壮壮很喜欢游泳。

然而在吃饭的时候,壮壮不小心对着林林的碗打了个喷嚏,唾沫星子喷到了林林碗里。

刘太太看到了这一幕,希望壮壮向林林道歉,没想到壮壮不但没有道歉,反而迅速大口吃完饭,随即去了客厅看电视。

刘太太很生气,也觉得有点丢脸,认为壮壮太不懂事了,于是跟着他去了客厅,强硬地要求他道歉。壮壮很不愿意,觉得妈妈在小题大做,他又不是有意的,而且阿姨和林林都不在乎,自己为什么非要去道歉。

看到壮壮无动于衷,刘太太更加生气了,对他说“如果你不道歉,就别想去游泳。”

壮壮听到妈妈这样讲,一下子失控了,向妈妈喊道“不去就不去,我根本不喜欢游泳!”接着壮壮跑了出去,被林林妈妈拦了回来,并且告诉刘太太,她和林林并没有生壮壮的气,毕竟壮壮不是有意的。

最后大家还是去游泳了,但在游泳馆里,壮壮一直坐在那里生闷气,游泳对他的吸引力已经明显降低了。

 

这个故事很有代表意义,它典型地显示了灾难是如何被扩大的,将本来只不过是打喷嚏不道歉一件小事,最终扩大成孩子险些离家出走的大事。

那故事中的林太太面对这样的事情到底该怎么办呢?难道就听任孩子做错事也不道歉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需要就事论事,将当前的事情当做是一个独立的事来看待,而不是掺杂其他事情,否则很容易让挫折扩大化。指出其中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学会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利用另一件事威胁孩子从而让孩子听从自己。

同时,也不要将小问题看作是想象中的大问题。很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当孩子身上出现一些问题时,父母们会想象到这个问题延伸下去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于是如临大敌,对孩子的小问题大动干戈。

这样做常常会导致一个结果: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觉得父母凭什么因为一个小问题上纲上线,于是导致在意识上不得不听从父母的,但潜意识开始和父母对着干,最终导致小问题真成了大问题。

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就是就事论事,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就把这个问题当作是一个单独的问题来和孩子一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