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资讯 NEWS

首页 广雅资讯 资讯详情

时间:2022-11-28 来源:心灵广雅

如何培养自我觉知能力?

很多人的痛苦和焦虑都来源于和他人的比较。当和自己基础一样甚至是不如自己的同学比自己考得好的时候、去了比自己更好的学校后,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开始落后于人,开始焦虑和自责,觉得自己怎么如此差劲,哪哪都不如别人,久而久之出现自卑心理,他们往往能够敏锐的捕捉到别人的优秀,但无法清晰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在心理学中叫做自我觉知指的是对自我的清晰认知、透彻了解和合理评价,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自知。

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具备很高的自知能力,但这种觉知往往是错误的。心理学家 Tasha Eurich 在研究中发现,约有9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但实际上只有约15%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跟实际的表现是比较匹配的

自我觉知能力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的生活不像数学题一样有准确的答案,而是被各种选择堆砌出来,这些选择中,对与错并没有清晰的界限,自我觉知能力高的人,清楚自己擅长什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了解自己更适合什么。因此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目标有取有舍,一步步前进。与优秀的人交往中,不会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更不会妄自菲薄,自我否定,因为他们除了看到他人的优点之外,也清楚自己的长处所在。

而自我觉知能力不够的人,则会很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不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对自我没有清晰的认识,虽然明白什么是好的,但不清楚什么是合适自己的,所以只能通过和他人比较来进行自我认识,来推断自己做的对不对,从而进行自我肯定。与比自己优秀的人相处时,他们会感到焦虑和担心,害怕自己跟不上别人的节奏。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自己的自我觉知能力呢?

首先,灵活运用感性和理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下意识用感性、直觉的方式,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这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的大脑提高效率,降低认知成本,但同时也会导致我们容易做出错误的、偏倚的判断。例如,当自己屡屡犯错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得出真是粗心的结论。

实际上,这样得出来的结果是无法代表我们自身真实的能力,因为我们并没有仔细去思考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这样的结果。但这种思考方式又是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这种思维方式所造成的观念,会不断堆积在我们的认知里面,从而慢慢地造成我们对自己认知的偏差,遮掩住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无法更加清晰地看清自己。

既然过度依赖感性不好,那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言行,只依赖理性好不好呢?答案是也不好。

过度依赖理性的人,很容易过度反思。他们会过于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反思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关注自己离心中的完美标准还有多少差距,一遍又一遍地在内心反刍,用我不应该再犯这些错误这样的语言警醒自己。这种过度反思和自省,不但对我们的帮助不大,反而会让自己沉浸在自责和懊悔之中,失去行动的动力和勇气。这样会导致我们很容易放大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只偏颇于感性或者理性,都太过于片面,最好的做法,协调好自己对感性和理性的运用。只有把感性和理性良好地结合起来,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我们才能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各种不同的场景、处理不同的任务时,可以多去明确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感受。比如:

·我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感觉是愉悦,还是无聊?

·我对它是否有进一步探索的好奇心,还是只是敷衍应付、毫无兴趣?

·我在做这项任务的时候,是感到很愉快、很舒服,还是非常困难,需要时长停下来思考?

不要束缚住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记录下情绪和内心真实的波动,问问自己:我现在感受到的情绪是什么?是哪个细节、哪个环节,让我产生这样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不用过多思考,只需要专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可以。

接下来,就是用自己的理性,去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

·这些感受有没有什么共性?

·是什么样的事情和任务,让我有了好奇/愉悦/成就感/无聊/困难/烦躁这些感受?

·我能不能对此总结出一些简单的规律,来讲清楚我的喜好和倾向?

在总结的过程中,不要纠结自己为什么总是犯错,这只会让我们陷入自责当中,我们需要脱离出当事人的视角,俯瞰自己对于整件事情的感受,和其他与之出现相仿情绪的事情进行比对和总结。

其次,就是增加自我跟外部世界碰撞的机会

前面提到了,一味和别人比较,只会让我们更加迷茫,那么,这里又说要增加自我与外部世界碰撞的机会,是否存在矛盾?其实是并不矛盾的,盲目与他人比较有优劣之分,比别人优秀,容易出现自负心理,不如别人优秀,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而增加自我与外部世界碰撞的机会,是指我们多去看别人的优秀,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并不存在与他人的比较。

我们对自我的认识,跟别人对你的认识,往往是不重合的。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自我-他人不对称模型是指对于自身情绪的判断,我们往往比他人更准确;但对于跟智力相关的判断,他人往往比我们自己更准确这就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会出现积极偏差

所以,我们需要跟更多的人建立联系,不断去扩大自己的认知边界。在这种联系之中,去打破自己的积极偏差,让自己意识到,原来世界上有如此多优秀的人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很出色的领域原来我对自己的评价可能是不准确的原来真正优秀的人是这样的原来还可以有这样的行业可能性和生活方式……

当我们跟别人进行交互、合作的过程中,你也可以经由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和反馈,来更加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水准。

心理学家Tasha Eurich 提出了7个自我觉知的角度,分别是:价值观,热情,志向,环境,行为模式,反应,影响力,重新提炼成三大维度后分别是:

image.png

从以上三维度展开思索,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自我觉知能力,清晰自己的能力和目标,了解自己的喜好与倾向。不再用他人的标准来评价自己,与优秀的人相处,也能明白即使对方比我们优秀,我们也并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