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娱乐羞耻”
父母总是在看到孩子玩的时候会忍不住感叹“你要是把这个时间拿来学习该有多好”。孩子天性爱玩,但是当父母总是这样告诫孩子的时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玩耍的时候产生羞愧感,觉得自己应该把这个时间用来学习,这种心理就是娱乐羞耻。简单来说,就是指孩子在娱乐时或者娱乐过后,内心没有产生满足感,而是出现了负罪感的心理现象。
其实不只是孩子会有这种娱乐羞耻的心理,成年人也会有。我们往往会因为自己周末睡了一个懒觉而自责不已,会因为自己没有按照计划表进行作息而认为自己糟糕透顶,轻易给自己贴上“拖延”“心理韧性不足”“吃不了苦”等负面标签。明明没有外界的约束,但当自己将大量时间浪费在玩乐中时,会下意识的觉得羞愧,认为自己浪费了时间。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娱乐羞耻,是因为在我们的内心认为“有用的”才是有意义的。我们会将“好看(有趣)但没什么实用性”的物品称为美丽废物,而对于那些没有用的事情,我们也会在潜意识中认为这就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这种对于时间的浪费,我们认为是应该要为此“感到羞愧”的。这种想法让我们无法正视自己的娱乐需求,也让我们认为,“玩乐”是与积极向上背道而驰的,所以即使是在放松的时候,我们也不会真的全身心放松,更不会真的觉得是快乐的。
老师会因为班上调皮的几个学生大课间组团看一只蜗牛爬来爬去而感到痛心疾首,也会告诉学生,别的优秀的学生在午餐的时候都在背书,以此来激励学生要珍惜时间。当然,珍惜时间是没有错的,只是,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当玩不尽兴的时候,孩子心里就会一直惦记着,会一直想着怎么和小伙伴去玩,因此在学习的时候自然也就无法全心投入。这就导致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甚至出现了“表演性学习”的现象,看着孩子坐在书桌前坐了一整天,可是作业还是写的一塌糊涂,家长焦虑孩子痛苦。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摆脱娱乐羞耻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件事,就是让自己感到开心与幸福,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通常认为成功地道路本来就是痛苦的、孤独的、艰难的,自己当下的痛苦的的感受和结果相比,不值一提,不要觉得开心不重要,实际上和成功相比较,当下的情绪和感受才是我们更应该重视的东西。懂得如何放松的人,才能够走的更远,因为他不会觉得通往成功的道路需要忍耐。
其次,增加自己对于生活的掌控感。有一部分人之所以存在娱乐羞耻,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到这个觉得很好,看到那个也觉得很优秀,没有目的,所以永远焦虑,不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选的对不对,因为会很担心时间被自己浪费掉,所以当在娱乐、放松的时候,他们也很难放松下来,反而会越发的焦虑和自责。
我们要知道,娱乐不是摆烂,我们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要明确自己的目的,目标明确之后,我们就会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这能帮助我们缓解自己的焦虑感和不安感,同时,也能让我们在玩乐的时候,不会觉得慌张与不安。
以上两个方式不仅适用于成年人,也同样适用于学生,会放松的孩子,在面对学习的时候他们不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也不认为自己需要与自己的意志力做抗争,更不认为自己需要压抑和忍耐,因为他们能够感到自己的感受与情绪需求,他们的负面感受与情绪能够得到有效放松,这些孩子在娱乐和玩耍的时候也更能够放得开,更享受其中。因此,在集中精力,高效的完成自己应该干的事情之后,玩儿的时候就不要愧疚,因为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后就应该享受快乐,不要刻意让自己从玩儿里面学到什么,毕竟,玩的本质就是快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