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广雅”走进襄阳
2023年3月17日,受襄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邀请,“心灵广雅”团队为襄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1)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人机交互式心理健康课程公开示范课。
人机交互式心理健康课程是由国家级人才奖励计划入选者周宗奎教授领衔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心灵广雅”联合研发的课程。课程采用动漫形式,通过情景交互式游戏进行角色体验,让学生在剧情中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生活与学习情境,从而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同伴关系是小学生的重要人际关系之一,同伴关系的良好发展,能够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同时还会健全儿童的人格发展。六年级学生即将与同伴分离,因此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同时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在焦虑情绪之下,不知该如何向对方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感情,容易与同伴之间产生误会与嫌隙。心灵广雅的骆老师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为大家开展“珍惜同学情”的课程。
在示范课开始时,骆老师先通过有趣的游戏环节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调动大家的情绪状态。游戏结束后,骆老师让大家分享自己对于朋友的见解。通过热烈的分享与讨论,引出今天的活动课主题。接着骆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节交互式课程,共同观看广雅小学六年级学生小玉和琪琪是如何向对方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同学情谊的。
在交互式课程中,随着情节发展,设定了不同的情景提问,学生们可以把自己代入到故事情节中,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做出不同的选择,而每个选择都会有不同的反馈,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面临困扰时学会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整个上课过程,学生们反应热烈,积极参与讨论与分享,发觉在过去的学校时光中,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过这么多有趣的经历,同时也明白同学之间的友谊不仅要细心维护,更重要的是要主动地向同学表达出来,让彼此都能感受对方的温暖。
交互式课程结束后,骆老师引导大家进入心灵画板环节。在这一环节,同学们通过“漂流瓶”中的小纸条为自己的同学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示范课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交互式课程的代入感很强,自己还沉浸在课程情境中”“这样的课程太有意思了,自己明白了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一起上课的老师也对这节心理健康交互式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表示,课程形式非常新颖,学生很有代入感,课堂氛围轻松愉悦,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
为了推进襄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推广使用好“6H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云平台”,在公开示范课结束后,骆老师还为全体教师带来了该平台的操作讲解。
骆老师首先为大家演示了“学生端”“教师端”以及“管理端”的操作。地方教育局通过登录“管理端”,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辖区内学校的课程实施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指数。“教师端”则是面向一线教师的,教师通过登录账号,就能够获取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以及完整的教学设计。而学生登录“学生端”账号,可以进行“全终端自助式学习”。同时,家长也能够在“心理云课堂”中注册亲子账号,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学生在自助学习的过程中,系统将自动采集学生的各种行为数据,为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支撑。例如学生在做完心理测评之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心理健康发展指数,结合教师端的“家访记录”和“辅导记录”,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成长档案,便于老师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状况。
接着骆老师依次为大家展示了学生端的九大模板:交互式课程、心理测评、认知训练、心灵画板、趣味测试、电子阅览、情绪放松、我的空间和成长档案。
今天公开示范课中使用的“交互式课程”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通过情景交互式游戏进行角色体验,让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体验不同的生活、学习场景中的角色,帮助学生自助掌握各种心理状况下的自我调节、自我适应、自我放松的技能和心理健康知识。这一板块有效解决了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师资不足、传统纸质教材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帮助学校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则是“心理测评”,该板块采用各类权威的心理量表来测量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老师及时发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及时对相关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以免学生因心理问题对自身、学校和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培训结束后,参与培训的老师表示,通过参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智能辅导系统的使用培训,以及切身参与了交互式课程的体验,希望能够通过运用智能辅导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提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